年内首次降准如期而至 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几何?

银川房小房 2022-04-18 14:10:2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财联社 记者 李洁 年内首次降准如期而至。 4月15日,央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

来源:财联社 记者 李洁

年内首次降准如期而至。

4月15日,央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央行称,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多位房地产业内专家认为,此次降准在意料之中,银行的贷款额度将有所增加,这对房地产市场会形成一定利好,楼市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中原地产张大伟:降准后下半年市场有望更快企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去年7月份和12月份降准之后,整体经济稳定发展,如今再次推出降准工具,向市场释放出金融持续加大力度支持稳增长的明确信号。

本次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不仅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从而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而且有助于银行等机构拥有充足资金配置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配合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降准代表了信贷政策会继续边际宽松。从目前来看,降准主要目的依然是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但降准必然带来整体社会资金面的变化,对于当下楼市来说,稳定将成为趋势。

降准能释放较多低成本的长期资金,从房地产企业角度看,开发贷有望逐渐增加,部分民企有望增加流动性;另外对于购房者按揭来说也能够相对获得平稳的信贷价格,房贷利率有望全面降到5字头以下。

整体看,降准不是为了救房地产市场,但已经明显调整的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渐企稳。降准后,下半年市场有望更快企稳。

易居严跃进:降准有助于促进房贷市场平稳发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此次降准符合预期,充分体现了当前进一步对货币政策环境进行宽松的导向,对于房地产等行业也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降准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一季度房地产市场行情表现不佳,需要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在降准后,银行对于房地产业的支持力度会增加。

其次,从实际过程看,二季度房贷方面的额度会有继续增加的可能、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放贷的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对于一些改善性购房需求来说,结合各地降低首付等政策,可以更好享受到此次降准政策带来的利好。

再次,降准的过程本身也是促使银行资金充裕的过程,对于一些特殊业务也可以有更好地应对能力,尤其是涉及到对月供的暂缓、一些风险企业的贷款融资需求等层面,换而言之,有助于促进房贷市场平稳和风险化解。

中指研究院陈文静:降准后,今年仍存降息预期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降准后,金融机构可以发放的贷款总量增加。

降准有利于房地产市场预期稳定。一方面,降准有利于增加市场资金流动性,在当前满足合理资金需求的要求下,购房者、企业端的合理资金需求有望得到更好支持,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一定利好;另一方面,当前宏观政策发力对稳定楼市预期亦将产生积极效果。

降准落地后,今年降息仍存在一定预期。从历年降息降准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来看,降息的影响更直接和明显。对于当前房贷利率来说,更多或聚焦在各地因城施策下降低房贷利率加点幅度上。

从政策措施上看,除了降准外,降低购房者的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的政策仍需继续发力,调整不合时宜的调控政策,提高购房者的购房意愿和能力,来对冲疫情反复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端的支持政策亦需要跟进,如加大对底层资产较好的房企或有价值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债务展期提供支持等。

整体来看,短期购房需求并未消失,信贷环境和调控政策持续改善下,购房者预期和置业信心有望逐渐企稳,但市场恢复节奏仍有赖于疫情的有效防控和政策的发力程度,政策改善到市场见效尚需一定时间。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