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 中国西部“干沙滩”变“金沙滩”

中国新闻网 2018-08-26 14:02: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中新社银川8月26日电题:易地扶贫搬迁中国西部“干沙滩”变“金沙滩”中新社记者陈小愿2012年响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中新社银川8月26日电 题:易地扶贫搬迁 中国西部“干沙滩”变“金沙滩”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2012年响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宁夏固原县的村落搬至300多公里外的闽宁镇原隆村时,海国宝“并不确定未来的生活会有多好”。

6年过去,62岁的他在增盖的房子里接受记者采访时,为当时的决定感到欣慰,“这里生活比老家好太多”。

海国宝老家在固原县原州区开城镇上青石村,其所处的西海固地区,因土地贫瘠等原因,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老家生活条件艰苦,下雨时路常被冲断。家里年收入仅约1万元(人民币,下同)。”海国宝说,搬迁后儿子在原隆村附近酒庄工作,儿媳在牧业公司上班,家庭年收入约7万元。

原隆村所在的闽宁镇,是中国探索易地扶贫搬迁的产物。1983年,中国政府针对“三西”(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地区民众生存困难的情况,探索实施“三西吊庄移民”扶贫,将贫困民众整体跨区域搬迁。此后,易地扶贫搬迁成为中国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措施而逐步推广。

闽宁镇的开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多年前,这里荒无人烟,被称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干沙滩”,但这里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合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

永宁县扶贫办主任、闽宁镇党委副书记撒奋勇告诉记者,目前该镇逐步构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光伏产业、旅游产业、劳务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格局,原来的“干沙滩”已变“金沙滩”。

据介绍,闽宁镇实行“一户四牛一棚一电站”的产业扶贫模式,农户与企业合作,每年从肉牛托管、光伏电站、光伏农业大棚三个项目可分红2万多元。此外,特色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记者在原隆村采访时看到,海国宝家现有6个房间,冰箱、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具一应俱全,院子里还停着一辆崭新的汽车。

闽宁镇党委书记张文说,新移民搬来时每户获得54平方米的两间房,近年村民富裕后增盖房屋,既解决一户多代的居住问题,又盘活当地房地产市场。

易地扶贫搬迁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扶贫措施之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至2015年,中国累计安排易地扶贫搬迁中央补助投资363亿元,支持地方搬迁贫困人口680多万人。

宁夏是实行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地区之一。2016年发布的《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显示,规划发布前的30多年间,宁夏累计搬迁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人口100多万人,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不过该规划也指出,经过多轮扶贫开发,剩余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属于自我发展能力最弱、脱贫难度较大、减贫成本较高的群体,这部分人的脱贫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有关方面正为啃“硬骨头”而努力。“十三五”期间,宁夏易地扶贫搬迁将采取县内就近、劳务移民、小规模开发土地等方式。

当年海国宝一家搬迁时,曾有恋土情深的农民不愿搬出,也一度有人搬出后又返乡。“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好,相信搬迁政策会得到越来越多人支持。”海国宝说。(完)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